时间: 2025-02-08 12:32:22 | 作者: 通风柜
前阵子,第六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举行,在49位获奖青年科学家中,我们关注到了清华大学天文系蔡峥。
这位科学家,有着双重身份,他不仅是清华大学天文系副教授,也是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精密光电研发中心主任,他身上所承载的,不仅是一位科学家的科研故事,更是滨湖与中国顶尖高校紧密合作的生动写照。
眼下,作为精密光电研发中心主任的他正在领导建造我国自己的顶尖天文观测设备,而他背后的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大有来头。
15年前,滨湖区政府舍弃稳定的金融房产投资价值,开辟5A级景区旁边的一块地,建设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2012年,清华大学与无锡共建“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选址就放在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这栋22层高的楼宇,是当年滨湖区无偿提供给研究院的科创载体。
2014年,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正式运营。10年过去,清华大学无锡研究院已经深刻改写滨湖乃至无锡的产业版图。
建成了微纳电子与系统芯片、集成电路创新服务平台、能源物联网等37个研究中心,培育孵化高科技企业150余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超500项;2022年度孵化企业营业收入超40亿元,各项税金超3亿元……
如今的清华无锡研究院,已逐步形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双碳技术、物联网、高端装备和生物医学六大研发技术重点领域。
从这里走出的企业,有的已经上市,有的近期刚拿到数亿元的融资,有的则成为所属领域的黑马企业。
比如集成电路领域的江苏卓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从成立开始7年时间就实现了上市,2019年登陆深交所,成为无锡首家集成电路设计上市企业,也是清华无锡院培育孵化的首家上市企业,曾被誉为“国产射频第一股”。
还有今年入围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的无锡芯领域微电子有限公司。他们2019年入驻清华无锡研究院,基本的产品包括高性能计算芯片、高速互连芯片、工业控制芯片等,产品可大范围的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高性能服务器、数据中心、互联通信、医疗设施、汽车电子等多个行业领域。
合成生物领域,有聚焦生物育种技术与装备开发的无锡源清天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近期完成了近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天木生物是清华无锡院运营后的第一批入驻企业之一,目前,企业已原创开发了等离子体诱变育种仪、高通量单细胞微液滴分选仪、生物培养过程在线余款产品,多款产品属国际首创,远销至日本、美国、丹麦、新加坡、法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
还有AI产业。随着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签约落地,无锡滨湖区的AI产业版图正慢慢的变完整。围绕“AI+”这个关键词,创新中心将目光瞄准了智慧交通、智慧物联、智慧医疗三个重点研发方向,目前已启动多个应用转化项目,涵盖智能机器人、先进制造、无人驾驶、隐私计算和智慧医疗等领域。
空天领域,这个研究院也给无锡做出了巨大贡献。由研究院精密光电研发中心主任蔡峥教授领导的第五代宽视场光谱巡天望远镜(MUST)项目,已作为国际领先的大科学装置,被科技部列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并获得科技部千万元支持。该项目还开启了民营资本支持基础科学装置的新模式,目前,民营资本已到账2亿元。
十年来,这座“宝藏”研究院依托顶尖高校的科技、人才优势,不断与地方优势产业发生着强烈的“化学反应”。
清华无锡研究院建立了一套清晰的运作机制,作为清华大学的派出机构,清华无锡研究院按照企业化管理,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开展企业孵化、科技资源引进、专业研究所建设、重大研发项目组织等业务,培育新兴产业。
在技术和市场之间,清华无锡研究院所做的早已不单单是通过提供专利授权简单地画出一条连接线,而是结合布局中试平台、建设孵化载体、提供人才服务以及参与股权投资等方式,绘出一张融合创新链、创业链、产业链的网。
在清华无锡研究院孵化的众多企业中,卓胜微最为知名也最为典型,它是清华无锡研究院孵化的第一个校友企业,也是江苏首家集成电路设计类上市企业。
清华无锡研究院成立之初便接触到了卓胜微,当时还在上海的卓胜微正处于艰难的转型过程,资金链断裂,企业就快坚持不下去了,是清华无锡研究院主动出击,让企业来滨湖发展。
资金困难,研究院便帮忙协调校友基金,给予了1000万元的股权投资,滨湖区也给予了“太湖人才计划”等政策支持;
在人才和资金的多重助力下,自2014年开始,卓胜微的企业营收呈现出裂变式增长,期间,研究院还协助卓胜微成功申报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成果转化等多个项目,直至推动上市。
除了主动、细致的服务,高度的专业性与敏锐的判断力也是清华无锡研究院与生俱来的优势。
正是这一优势,让清华无锡研究院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科技企业。卓胜微之后,清华无锡研究院还孵化培育了慧易芯、芯领域等一批半导体高科技企业。
比如江苏慧易芯科技有限公司,当年曾是清华校友大赛成都赛区的一个入围项目,2020年被研究院牵线引进无锡孵化,未来极有希望冲击资本市场。
曾有人评价,清华无锡研究院最擅长的就是及时洞察到行业痛点,从而搭建相应平台,让一股股源自清华的智慧能量,以滨湖为原点,辐射至长三角乃至全国。
一枚芯片从无到有,测试分析环节极为关键,然而建设测试实验室高昂的成本让众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而清华无锡研究院集成电路创新服务平台充当了“芯片体检中心”的角色。如今,除了本地企业,很多来自苏州、上海、安徽的企业也会来这里完成芯片的分析测试环节。
除了技术服务,平台还为公司可以提供相关优惠政策咨询,帮企业尽可能降低研发成本。平台正式投入运营后的头两年,就在投资不到千万元的情况下,服务收入超过2000万元,实现了“自我造血”运行。
据统计,清华无锡研究院旗下各大创新服务平台中,仅集成电路创新服务平台就已累计服务350余家单位,显示出强大的“赋能力”。
地处环太湖核心区域的无锡滨湖区,既要“保生态”又要“保经济”,“科学技术创新”注定是滨湖发展的灵魂。蠡湖畔这座背靠清华的研究院,可以说是滨湖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显著代表之一。
在创新平台建设上,除了清华大学无锡研究院,一批与国内顶流高校院所合作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也在滨湖密集落地。
2020年12月,由中国船舶集团、江苏省、无锡市共建的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揭牌成立,成为无锡首个省级实验室。
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成立,率先在滨湖区布局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月,
在滨湖启用,已引入宁德时代,落地宁德时代(无锡)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与公安部交科所共建智能汽车运行安全检验中心,重点围绕新能源电池安全检测及应用场景测试、新能源汽车三电检测设备研发、新能源智慧交通领域等方面开展合作。
2023年,全区院所经济地方贡献达5.5亿元,同比增长37%。2024年上半年滨湖院所经济税收贡献达3.92亿元。
滨湖的驻区高校院所与区内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超千个,累计交易额近亿元。
现在滨湖区每10万人中,有3.46万人拥有大学以上学历,占比达35%,位居无锡市第一。2023年,滨湖区入选“双创博士”数量占全市近三分之一,省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占全市75%。
冬季来临,万物隐藏生机,但滨湖,依然有着最热烈的冬景。这里的科技之魂生生不息,这里的创新氛围越来越“燃”,这里科创的高度、浓度、速度不会因为气温的下降而减速,这里的科产城人融合之景,正如山水东路沿线那漫山遍野的红叶,如火如焰,热烈醉人。